錢學森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中國導彈之父 ”。1911-2009,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57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被選聘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1、要在我國保存并進而發展中醫,必須在維護中醫理論全部實質的前提下,把其表面形象改變一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用現代科學的語言來表述,不用古醫書中的詞句,寫出真正的現代中醫書籍。這要一整套書,不是零星的一本、幾本,要從人體理論到醫理,到臨床醫學。所以中醫(當然包括藏醫、蒙醫等)的現代闡述是一件關系到祖國傳統醫學的生死存亡大事,而且時不我待呵!(1984年5月22日致崔月犁——《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090頁)
2、為什么中醫教育辦不好?后繼乏人!我想一個帶根本性的問題是中醫的面貌看起來好像不和現代意識形態相一致:古文而不是現代語文,講什么陰陽五行……而不是對立統一和大系統等等,從而使現代的中國青年難于領會,學也學不進,更不要說掌握醫理了。中醫理論的這一令人生畏的形象也使得不少人對它不理解,所以盡管《憲法》上明明寫了,他還不愿支持,甚而打擊。就連中醫學院也有人反對中醫!
怎么辦?我想只能對癥下藥,給中醫換裝!把中醫理論、中醫醫理用:1.現代語言,2.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來闡述清楚,寫出一套現代的中醫書籍。這還不是中醫現代化,不是用將來會出現的人體科學來提高中醫,創造新醫學,只是保留中醫的真正科學內容,老老實實地闡明中醫的道理。請老中醫同志不要擔心,我們是要把中醫的珍寶保留下來!我在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大自然探索》1983年3期上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結構和中醫理論的現代闡述》講的就是這項工作。我現在感到它已經十分迫切,不能拖延了!我們要培養下一代中醫只能用這套書籍,不然培養不出今天的中醫。
有了這套中醫醫書,反對中醫的人也能說服了。因為我們是講馬克思主義的呀!我也認為只要領導下這個決心,做這件工作的人是有的,集中起來干,五年就能出第一本書。這件事也是貫徹執行《憲法》的條文,是大事;我不知向誰講,先向您講吧,請您考慮。
(1984年5月16日致李印生——《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088頁)
3、我現在認為,中醫所遇到的困難是個20世紀社會主義中國的意識形態問題。中醫理論講陰陽五行,令人望而生畏!我國的各級領導總是不大敢放手支持中醫、發展中醫,心里怕。怕封建迷信、會道門又來了。這當然是誤解,但你的語言嚇人呀。在舊社會,官僚們不禁封建迷信、會道門,所以中醫反而可以生存!再就是:那一套陰陽五行,對青年格格不相入,即便他學會讀古漢文,他也領會不了中醫的精髓。所以當務之急是要搞中醫理論的現代闡述,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來除去中醫理論中的糟粕,用現代科學語言來表述。這樣中醫理論就可以發放出它固有的光輝,丟掉它現在的嚇人的假象。
為什么一定要講 “ 子午流注 ”,不直說 “人體晝夜節律 ” ?也因為中醫理論還不是現代科學,所以就如寫文章還不是現代科學一樣,中醫臨床看病,多少是得靠老師帶,以身教為主、言傳為輔。中醫教學最后要老師帶著看病,一年、幾年才能學成。
(1984年6月2日致黃建平——《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092頁)4、科學技術是一個整體,中醫不能獨立于世界科學技術體系之外,猶如今天的中國不能閉關自守一樣。陰陽五行學說如是科學真理,就應能把全部自然科學都概括在內。如不能,那就只有用今天科學技術最高概括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來闡述中醫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能指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1984年12月1日致王敬——《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127頁)1、古典中醫理論提供了一個以陰陽、五行、干支啟發出來的框架,這是一大發明。但我們還只能說是啟發,不是結論。到底框架是什么?我們應該實事求是,用中醫的臨床實踐去檢驗,不合適的地方要修改。最后達到合適的框架,這時唯象的中醫學也就出來了?,F在我想,中醫的名醫都實際在根據他自己的臨床經驗修訂了醫書上的框架的。其實,建立這種根據人體是開放復雜巨系統認識的唯象醫學,用的臨床經驗可不必限于中醫,西醫的也可以吸收,但不用西醫的解釋,而用我們的框架。這才是中西結合的新醫學。(1989年1月14日致黃建平——《錢學森書信選(上卷)》418頁)2、醫易、陰陽等等也是中醫對人體功能狀態變化運動的思考方法,也是中醫思維的表現。但我認為真正要建立唯象中醫學,還有深入下去的工作,即通過運用中醫思維學來以現代語言構筑人體這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模型,由此進而講清人體功能狀態的變化運動規律。最后建立用現代科學語言表達的唯象中醫學。(1989年12月2日致鄒偉俊——《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480頁)3、發展中醫只有這一條路,要用強大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來使中醫從古代的自然哲學式的、思辨式的論述解脫出來。要換裝,變成用現代科學語言表達的唯象中醫理論,什么叫 “ 唯象理論 ” 呢?就是完全從現象來總結、概括,得出系統的理論。也就是說,只講其當然,現在還講不出其所以然。根據實踐的經驗,說明這是怎么回事,把它講得有條有理,這就叫唯象中醫學。4、如何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集成法去創建唯象中醫學?醫學已有幾千年歷史,醫案記錄浩如煙海,這都是定性的點滴認識,現在有了新的方法,加上電子自計算機的幫助,綜合集成是可以實現的。不但傳統醫學的醫案,而且西醫的醫案也可以用新觀點(開放的復雜巨系統)歸納進來。這就是綜合揚棄,創建21世紀的新醫學。(1989年12月8日致楊學鵬——《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484頁)5、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老中醫都會根據自己的實踐認識對理論框架做局部小調整,但一般不會著書立說,只授其親近的門生。所以我們不能把中醫理論看成是僵化了的死規律,它是在發展中的。問題是怎樣把老中醫的智慧總結起來,匯集成唯象中醫學?我想可以用現代科學技術,即:(1)用專家系統、人工智能技術把每一位老中醫大夫的學問經驗記錄成電子計算機程序。這項工作在幾年前已開始了,只是擴廣的問題。(2)有了大量不同的老中醫指導下制成的各有特長的專家系統,我們就可以將其匯總綜合。這也已有具體方法,即我們現在稱為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法。(3)綜合的結果是唯象中醫學。新的中醫臨床經驗還可以不斷補充進來,所以這樣的唯象中醫學是不斷發展的。(1991年8月14日致鄒偉俊——《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602頁)6、如中醫工程學會能把各家中醫的專家系統用中醫理論綜合成一個中醫計算機辯證施治系統,將是一件大事。這個系統可以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完善,那就是唯象中醫學了。(1992年10月10日致譚高德——《錢學森書信選(下卷)》0700頁)7、對唯象中醫學的研究您主張在中國古代醫易的基礎上構筑唯象中醫學。而我認為中國古代醫易的局限性太大,不適用于人體這一開放的復雜巨系統。不久前見到西安西北大學孟凱韜寫的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論證,可見五行說的毛病在于把客觀存在的復雜性簡單化了。所以我不贊成您的主張,我認為您還沒有從家傳的中醫學解放出來,真正進入現代科學。我勸您要大膽創新、實事求是,千萬不要把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硬框在陰陽五行之中!陰陽五行不能解決社會科學問題,陰陽五行也不能解決人體科學問題。(1994年2月16日致鄒偉俊——《錢學森書信選(下卷)》0886頁)8、所謂唯象學方法論,即一切從實踐出發,先概括出若干經驗規律,在進而構筑一個經驗規律的體系。所以唯象中醫學,即從中醫臨床經驗構筑一個醫學理論,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中醫理論體系。這將是人體科學研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組建唯象中醫學的過程中,當然可以而且應該參考醫易理論;但易的理論體系太簡單、太機械呆板,不能解決開放的復雜巨系統——人體——的全部學問。我國老中醫的行醫理論就是唯象中醫學,用了周易的思想方法,但又不拘泥于周易,而是根據經驗加以變通。(1994年7月9日致鄒偉俊——《錢學森書信選(下卷)》0935頁)9、古典中醫學中的心,看來包括了血系統及腦系統。腦血關系密切,人腦只占全身重量的2%,但用血量卻占全身的15%用空氣量占吸入的25%。所以經典中醫學認為心主神明,又主血脈。在今天我們建立唯象中醫學則似應心、腦分為兩的角色單元。即在唯象中醫學,我們應根據今天我們對人體的認識,從新設計各角色單元,不必一定要從古。(1995年3月23日致鄒偉俊——《錢學森書信選(下卷)》1036頁)10、所謂唯象理論是指一門學問,它是根據大量的實踐,概括出來的,它沒有深入到事物的深層次結構去找事物的本源。中醫不講人體生理學、不講細胞等,所以中醫理論是唯象(現象)理論。(1996年4月7日致錢文景——《錢學森書信選(下卷)》1134頁)(1987年6月25日致李志超——《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324頁)2、中醫這個寶庫似只有用現代科學技術打開后,才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而這項工作又必須建立在對中醫理論的正確理解。(1987年4月18日致徐寶源——《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312頁)3、經典的中醫學、西醫學都有其不足之處。如:中醫理論中沒有人體人腦的結構和功能介紹,而西醫實踐中一般誤診率不下于1/3。中西醫結合則也不解決問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人體潛能的發現。(1995年9月12日致吳邦惠——《錢學森書信選(下卷)》1086頁)4、關于第四醫學、超越醫學的問題,我看是個科學態度的問題。說第一醫學就完全把病人看成是反映物,完全被動,這并不是臨床醫生的看法。吳階平同志就親口告訴我,他認為醫生要激發病人心理功能,不然治不好病。因此我認為我們要科學地對待問題:先規定什么叫常人,要有一系列指標;然后定義第四醫學是:培養人明顯地超越這些指標的醫學。這也就亮出第四醫學的旗幟,才能站穩腳。(1990年8月30日致王修璧——《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532頁)5、從人體科學的觀點,中醫有許多比西方醫學高明的地方,但將來的醫學一定是集中醫、西醫各民族醫學于一爐的新醫學。所以請您也注意并收集國內、國外近年來對時間氣象醫學的研究成果,以發展并深化我傳統的時間氣象醫學。(1990年12月11日致徐振林——《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553頁)6、我近來總感到醫學,治病的醫學,總有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為什么會得???不是總有人不得病嗎?這種?。ㄖ?“ 無癥狀心肌缺血 ”)既然不是細菌、病毒感染,是人自身的問題,但問題在哪里?這是我近年來一直在求答案的難題,醫學界好像還沒有來得及考慮這個問題。(1993年12月26日致王士雯——《錢學森書信選(下卷)》0863頁)7、中醫與西醫要真正結合,揚棄上升為新醫學、人體科學的醫學,的確很不容易,我曾說過:人體科學是現代科學技術工作中的珠穆朗瑪峰!難的原因在于新醫學是人體這樣一個開放的巨系統的科學,除了中醫、西醫用的語言概念不同,還要用新的思維方法: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法。對此我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召集對此有興趣的中醫、像您和對此有興趣的西醫、像吳階平大夫開討論會。所以我寄厚望于中國人體科學學會。(1996年2月29日致鄒偉俊——《錢學森書信選(下卷)》1126頁)8、“ 泛化 ” 思想來源于 “ 象 ” 即意象、形象,也是從整體上認識事物。這一思維方法的優點在于宏觀,能避免微觀方法的因小失大。我國的中醫就是用這個方法,所以我們稱之為 “ 唯象中醫學 ”。但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來看問題,則 “ 小 ”,微觀認識不是可以不管的。也就是您還應該下點功夫學些西醫學、生理學,使對人體的認識能落實到物質基礎——細胞,以及細胞的內部物理與化學過程。然后把局部與整體、微觀與宏觀結合起來,即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這是對人體這樣的開放的復雜巨系統進行研究認識的方法。所以我幾年前就向您宣傳這個觀點,唯象中醫學是第一步,下面的任務是把唯象中醫學與現代西醫學辯證地統一起來,揚棄為更高級的醫學,21世紀的醫學。(1995年11月19日致鄒偉俊——《錢學森書信選(下卷)》1098頁)
9、從巫術到醫學是人類歷史的普遍發展規律,世界各地都如此,西方也是這樣的。在西方,后來科學逐漸進步深化,就成為現在所謂西醫學。但近年來又發現西醫的一套也遇到困難,所以又找到中國的中醫學。
(來源 :修行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