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市公路部門組織實施的汕汾路春源工業村平交口的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整個路口交通組織得到理順,市容環境顏值提升,以全新的路容路貌迎接亞青會的舉行。
汕汾路春源工業村平交口是由汕汾路 (國道324線)、天山南路和天山北路交匯形成的三路交叉口,是汕頭中心城區通往澄海、饒平汾水關的重要交通節點。其中,汕汾路(國道324線)為通往福建的交通大動脈,天山北路和天山南路是中心城區的兩條主干路,對接明年建成通車的汕頭海灣隧道。
改造前,汕汾路春源工業村平交口是環形交通島平面交叉的布置,自1996年建成通車使用至今。隨著城市建設和道路布局的不斷變化與發展,這個平交口從原來的市區出口路變成了城市中心區域,經過交叉口的車輛不斷增加,環形交通島中各種車輛交織頻繁、穿插混行,彼此干擾,交通事故繁發。
每天下班交通高峰期,這個平交口更是擁堵嚴重,通行能力受到較大制約,倍受市民關注。
針對這個“ 交通黑點”問題,市政府高度重視,要求市公路部門實施改造,提升道路通行和疏堵排堵能力,提高中心城區接入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使其將來能適應中心城區快速路網和海灣隧道建成通車后交通主流的變化需求。
本次改造主要以改善交通、保證暢通為原則,以一級公路標準結合城市主干路功能進行改造施工,設計速度為60km/h。
改造后,路口的交通組織有較大調整優化。具體為:
原來的中央綠化帶圓島被拆除,一分為二成為兩個三角形的綠化導流島;中間增加汕汾路行車通道,形成汕汾路、天山南路和天山北路的三路交匯平面交叉,也就是個紅綠燈控制通行次序的T型交叉路口。

天山南路由南往北的車輛來到平交口后,靠右進入進入綠化導流島右側車道(單向2車道拓寬為單向3車道)右轉進入汕汾路;直行通過紅綠燈交叉口則進入天山北路,天山南路側綠化帶拆除,和天山北路實現雙向八車道直線順接。
天山北路由北往南的車輛來到平交口后,直行通過交叉口進入天山南路;在紅綠燈交叉口左轉則進入汕汾路。
汕汾路自東往西的車輛來到平交口后,靠右進入綠化導流島右側車道(設置單向三車道、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右轉進入天山北路;直行則來到紅綠燈交叉口,隨后可以左轉(設置單向三車道、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進入天山南路。
同時,道路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用隔離欄實現物理隔離;將原來在天山北路進入平交口的掉頭車道改在信號燈附近和信號燈聯動,使掉頭車更加安全。
在理順路口交通組織的基礎上,本次改造還著重關注非機動車與行人的路權。行人與非機動車過馬路均有單獨設置人行橫道范圍。
在汕汾路進入天山北路、天山南路進入汕汾路的兩個右轉車道,均設置了由行人手控的人行橫道信號燈,方便行人過街進入中央導流島。

中央導流島內和周邊人行道都設置了慢性系統,設置連續騎行道。

中央兩個導流島的騎行道采用了新型的冷鋪彩色瀝青材料,透水性能好,騎行更加舒適,做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

在綠化方面,本次改造也下足了功夫。道路兩旁的行道樹下方的樹穴,使用了玻璃纖維格柵固定樹木的根系,同時起到防止沙土流失,平整道路的作用。

導流島內綠化以草坪為主,下來計劃點綴種植雞蛋花、大肚木棉等帶花路樹,整體景觀通透大氣。

導流島內還另外設置了休閑區域,增加了城市的休閑空間。

路口燈光也進行了升級改造,增強照明效果,夜景同樣璀璨奪目。

